首页
>政务公开>服务资讯>政策文件

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马潭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 07- 25 16: 35浏览次数:

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龙马潭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

营商环境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泸龙府办发〔2022〕19号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级有关部门(单位):

现将《龙马潭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19日


龙马潭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全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聚焦方便企业群众创业办事,以“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对标创新等重点工作,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

(一)持续提升“一网通办”能力。按照《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工作指南》要求,明确全区“一网通办”年度任务、半年计划、每月目标,对标落实各项评价指标,进一步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加大对省一体化平台政务服务平台泸州市龙马潭区站点运维力度,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基层创新试点工作,推动实现政务服务运用“全联、深通、好办”。〔区行政审批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各街镇、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深度,结合实际,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由“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转变。配合市级部门优化“天府通办”移动端泸州站点功能,归并全区现有自建办事移动端。6月底前编制10个以上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清单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区行政审批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各街镇、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全生命周期”高频服务事项,完善“一件事一次办”事项配置,12月底前,完成全省20项样板“一件事”和80项重点“一件事”落地实施。强化窗口建设,优化大厅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加强全流程监督管理,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探索推行办事频率高、社会风险小、流程相对简单的政务服务事项“智能审批”。〔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局、区民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教育体育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单位)、各街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进数据按需共享和电子证照应用。建立健全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完善数据共享供需对接、规范使用、争议处理、安全管理、技术支撑等制度流程,9月底前梳理形成数据共享需求清单和责任清单。推动政府数据向水电气等公共企事业单位和公证机构开放。加强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管理,开展电子证照数据治理,规范电子证照应用,在金融、教育、医疗、文旅、出行、市场监管等领域开展电子证照具体亮证场景应用。〔区行政审批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一)推进服务事项标准化。全面承接中央、省、市指定地方实施的政务服务事项,同步梳理我区依法依规自行设立的政务服务事项,12月底前,编制公布区、街(镇)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权责清单,及时进行调整公布。以行政许可为重点,梳理再造审批流程,逐项、逐环节明确设定依据、实施机关、许可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申请材料、收费、许可证件、数量限制、年检年报、中介服务、监管主体、监管措施等要素,形成事项运行流程图和实施要素一览表,基本建立统一编制、联合审核、动态管理、依法实施的清单管理机制。〔区行政审批局、区委编办、区司法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单位)、各街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办事服务规范化。优化许可前置服务,加强审批前申报辅导,建立现场勘验、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等程序限时办结制度。持续规范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加强中介服务“网上超市”平台运行管理,制定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将中介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中介服务“网上超市”统一管理、提供服务。按照“应进必进”原则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泸州龙马潭站点管理和运行,并进一步向同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建立进驻实体大厅事项负面清单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编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不按实施清单提供办事服务额外增加或变相增加办理环节和申请材料、政务服务事项“明进暗不进”等问题的监督查处力度。规范设置综合咨询、帮办代办、跨省通办等窗口,加快“综合窗口”建设,落实“首席事务代表”“收件即受理”等制度。〔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局、区教育体育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单位)、各街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服务方式便利化。全面梳理压减办理行政许可所需材料特别是证明事项和相关证照,11月底前,编制发布依法保留的证照目录。推动实现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免于提交纸质材料,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免于提交实体证照,推出一批“免证办”事项。持续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规范落实容缺受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积极推动将水、电、气、通讯、公证等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便捷服务。持续加强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代码制度,推进有关领域审批信息数据汇集共享。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数字审图”,加快实行“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评合一”等业务网上协同,年底前实现房建、市政类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区发展改革局、区司法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龙马潭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务局、区行政审批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单位)、各街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开展营商环境对标创新。对标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结合我区实际,落实营商环境对标创新专项行动。推出一批引领性强、含金量高、突破性大、惠及面广的改革举措,在企业开办、招标投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用电用水用气、提高服务与监管效能、知识产权、投资贸易、获得信贷等领域形成新突破,积极挖掘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特色亮点,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区行政审批局、区发展改革局牵头,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创新创业。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清单,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扶持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自主创业1000人,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实施就业创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平台建设,推动全区创业孵化基地提档升级,积极争创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家以上。积极推广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化服务模式,发放更多创业担保贷款。广泛开展创业大赛、创业博览会、创业沙龙等特色活动,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稳步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在户籍地或灵活就业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教育体育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退役军人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积极推进企业年报“多报合一”改革,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等改革,拓展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改革应用场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深化企业简易注销,全面推广“套餐式”注销模式。开展促进民间投资专项行动,促进“个转企”“小升规”,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推行企业所得税、财行税“十一税合一”申报,探索全税费种集成申报,持续压减企业年纳税次数。推动企业信用信息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开放,不断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度。积极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措施,建立预防和化解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时支付账款,对经认定属不及时支付款项的,在核定新增债务限额、出国出境审批、办公用房管理等方面采取限制措施。〔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机关事务办、区行政审批局、区税务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升对外服务水平。强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保证“单一窗口”主要业务申报率达100%。积极推行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实行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通关模式。实施以企业为单元的税款担保改革。将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简易审核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推动更多涉外审批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一网通办”。〔区商务局、区税务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配合推进四川省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平台和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建设。持续推进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制度标准建设,完善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巩固“示范交易中心”创建成果,健全招标投标领域违法线索研判会商机制和投诉举报及办理情况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探索公共资源交易集中统一监管新模式,实现交易服务、管理与监督职能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继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跨区域、跨层级合作。〔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法治化保障。开展《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宣传贯彻、检查督促等工作,调整与优化营商环境要求不相符合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继续推动商标恶意注册和非正常专利申请的快速处置工作,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援助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商事法律服务,提供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建立健全府院联动机制,探索实施企业破产预重整制度,完善简化审理制度和简易退出机制,提高市场重组、出清的质量和效率。〔区发展改革局、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

(一)协同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加强与重庆毗邻地区政务服务合作互动。依托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优化“川渝通办”线上服务,加快推进“省内通办”“跨省通办”与“川渝通办”有机融合,促进通办事项办事指南、办理要素和办理流程相对统一。强化“川渝通办”窗口能力建设,争创省级“川渝通办”示范窗口。9月底前实现第三批“川渝通办”事项落地,年底前实现第一批电子证照共享互认。〔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各街镇、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协同打造一流市场环境。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化营商环境方案》,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探索泸永江重大项目有关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机制。与重庆毗邻地区推行司法行政、民政、文化旅游等领域告知承诺制,建立重点企业跨区域涉税事项协调工作机制,推动跨省异地电子缴税,便捷办税同标同质。〔区发展改革局、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牵头,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健全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与重庆毗邻地区协同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共建一般税收违法失信纳税人名单库,探索“信用+风险”监管措施,维护税收征管秩序。共同推动信用街区、信用商圈建设。深化与重庆毗邻地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互联互动,落实川渝地区12345互转工单跟踪催办机制。〔区发展改革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税务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不断强化监管效能

(一)健全新型监管机制。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我区自建监管系统全面接入省“互联网+监管”系统,编制监管数据资源目录清单和供需对接清单,9月底前汇聚关键性监管业务数据。将与行政许可对应的监管计划和监管事项以及重点监管事项、现场监管事项纳入“互联网+监管”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各行业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明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标准,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推动建立适用于专业领域的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实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专业领域监管的有效结合。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监管结合,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制定监管抽查工作计划,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差异化监管。依托泸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推进我区各行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不断丰富社会信用应用场景。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公共安全,以及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领域,实施重点监管,建立重点监管市场主体名录,完善重点监管企业监督检查档案,规范重点监管程序。〔区发展改革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清理对企业跨区域经营、迁移设置的不合理条件,全面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要求企业在特定区域注册的规定。着力破除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对外地企业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建立健全市场准入评估制度,定期排查和清理在市场准入方面对市场主体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开展涉企乱收费专项整治,对政府部门(包括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交通物流、水电气暖、商业银行等领域乱收费行为进行清理规范。强化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监管,探索建立问题主动发现机制。〔区发展改革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健全审管衔接机制,推进审批和监管、执法信息实时共享,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试点将有关联的多个监管事项梳理整合为综合监管“一件事”,实施多部门一次检查、联动执法、联合惩戒。探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首次免罚等模式。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在线医疗、智能配送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根据促进发展和防范风险的要求,制定相应监管措施。对高危行业、重点工程、重要商品等重点领域积极应用物联网、视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远程监管、移动监管、实时监管,完善风险评估、预警、处置和反馈机制。推进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规范处罚裁量权,开展不合理罚款事项专项整治。有效落实行刑衔接,推动行政执法部门涉嫌犯罪案件主动移送率达到100%,加快行刑衔接工作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移送。〔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加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设,完善热线反映诉求办理机制,开展热线运行效能评估,持续提升热线服务质效。严格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加强评价、整改、督办、回访闭环管理,引导企业群众自主自愿参与评价,强化差评大数据分析。强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设,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区行政审批局牵头,各街镇、区级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暨政务公开协调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各部门(单位)建立完善主要负责人抓改革机制,加强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及时分解任务、细化措施,强化经费保障,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二)强化督促问效。持续用好全区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和区级部门(单位)牵头任务“两本台账”,细化考评指标,实时监测、汇总掌握改革任务推进情况。切实做好营商环境评价和“一网通办”能力提升评价,持续改进评价方式。加大明察暗访、工作督导和调研力度,对工作推进滞后、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彻底的区级部门(单位),严格执行“两书一函”“末位发言”制度,推动责任落实。

(三)强化宣传引导。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平台等多渠道发布和解读改革政策,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对改革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加强工作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各行业各领域先进做法和有效经验,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深入开展。


信息来源: 区行政审批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